时间:2024/8/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山西省除长治外其余10个地市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均已公布,全省人口增加的区域主要有太原都市区、各地市的市区、以及个别县或县级市。

太原市各县区中,除娄烦人口减少1.46万外,其余人口均增加,特别是南部两区:小店区和晋源区的人口增幅分别达到了68.7%和42.9%,增幅居全省前二。普查后,太原市区常住人口达到万。

大同市由于区划调整,平城区、云冈区等区人口增减量仅供参考。不过大同主城二区人口总体上增加了约16万人,达到近万人。属县中人口降幅最大的是浑源县和阳高县,降幅均在30%左右。普查后,大同有6个区县的常住人口低于20万。

朔州市区(朔城区)人口增加了近6万人,唯一的县级市怀仁市的人口也增加了2.2万人。其余属县人口均出现了减少,降幅最大的是平鲁区,降幅达27.3%。

忻州市各县区中仅忻府区人口微增3.2万人,增幅5.9%,达到57.7万人。属县人口全部减少。其中五台县(含五台山景区)、静乐县、神池县、偏关县的人口降幅在20%以上。唯一的县级市原平市的人口降幅也达到了15.7%。

吕梁是人口变化比较大的一个地区。离石区人口暴增13.6万,增幅高达42.55%,增幅居全省第三,除太原外十个地市中居第一,常住人口达到45.64万。总人口由六普时的全市第六,蹿升至全市第二。连超文水、临县、柳林、汾阳四个县市。除离石外,交城县和孝义市的人口也出现了增加。其中交城县人口增幅达24.92%,是全省县和县级市中人口增幅最高的一个。兴县和临县是全市人口降幅最大的两个县,降幅均超过了30%。

晋中市人口增量集中在榆次区、太谷区和介休市。其中市区人口增量超过29万,介休市微增2.56万。属县人口全部减少。

阳泉人口普降,仅城区增加了3.3万。融城区范围内的矿区、郊区、平定县人口全部下降。盂县的人口也跌破30万,降至28.1万。

临汾市是人口减少最多的地市之一。全市17个县区中,仅尧都区和侯马市的人口有所增加,但增量均只有1万多人。普查后,全市人口不足10万的人口小县增加至8个,其中永和县人口仅4.99万人,大宁县人口勉强过5万,为5.22万人。

晋城市的人口增量也是集中在市区,城区人口增加了9.77万人,增幅为20.5%。人口降幅最大的郊县是环绕城区的泽州县,降幅达14.3%。

运城市也是人口降幅较大的地市。十年时间,全市人口减少了36万人,由.48万降至.45万。各区县中,仅盐湖区人口有所增加,且增幅较大,达到36.5%。属县中,人口降幅较大的有平陆县、绛县、夏县和万荣县。两个县级市中,河津市人口降幅较小,仅减少了人。永济市人口降幅超过10个百分点,达到11.2%。

普查后,全省11个地市中,除吕梁外其余10市主城区(不含县改区及新荣区)常住人口均超过50万。其中省会太原城区人口达到万,在省内属于一城独大。第二大城市大同城区人口万,较其他地市有明显的领先优势。临汾、运城、晋中、长治(预计90万左右)城区的人口规模接近。曾经的山西省第三大城市阳泉有些落寂,近20年中,市区(城区+矿区+郊区)人口只增加了约8万人,七普数据为73万人。忻州、朔州、晋城、吕梁四市城区人口接近,都在50万左右,不过晋城和吕梁市区的城镇化率更高。

此外,随着县域人口的流失,人口小县问题更加严重。七普后,全省常住人口低于10万人的县增加到16个。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73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