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文化城的选址应以扯戛村大围墙为中心,形成一城、一墙、一考古遗址、一土陶生产的格局。 一城:即以扯戛村大围墙为中心,建六祖鲁卧城,恢复六祖鲁卧城的历史风貌,城中应设有城堡,形成君、臣、师、匠的统治集团。君负责发号施令;臣主要管理行政事务和领兵打仗;师既为祭司,又有史官的职责,负责讲解道理、规矩,记载历史事件和君的言行;匠则专管经济事务,领导生产建设。 复制图片 图片说明:会泽县宝云街道扯嘎村民居。 一墙:即大围墙,它是原六祖鲁卧城的遗址,夜郎文化城的恢复和创建,应在大围墙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形成一个既有文化风貌,又符合古代进行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城堡。 一考古遗址:扯戛村相邻的水城村出土的汉墓,是六祖鲁卧城存在于会泽最有力的佐证,通过出土实物,充分体现了周朝及秦汉时期会泽政治、经济及文化的状况,它是那一时期也不是建六祖鲁卧城古代生活最生动的反映,故意懿陆所著的《云南史前史》说“曲靖会泽水城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与‘夜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符合“云南东部会泽水城汉墓符合文献‘有邑聚’的记载。”考古发掘面积超1平方千米,出土器物编号个,出土器物近件。特别是发掘出土的‘堂琅庄园’,由门厅、院落、起居室、盥洗间、厨房、畜圈等6部分组成。院落有一棵陶制的树,畜圈里有陶制的牛、羊、猪、马,都栩栩如生,再现了会泽建六祖鲁卧城时古代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故将水城汉墓纳入六祖鲁卧城创建的范畴,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土陶生产:与扯戛村相邻的华泥村,年出版的《会泽地名志》载:“华泥乡,区中部,驻华泥从驻村名,耕地亩,其中水田亩,户,人,含彝族户,人,辖4个自然村,主产稻谷、包谷、土特产、土陶器皿”。其中的华泥,《会泽地名志》是这样记载的:“华泥,山区,产水化铝硅酸盐粘土矿,原称挖泥寨,户,人,含彝族32户人。海拔米。”近些年来,以铝硅酸盐粘土矿为原料的土陶生产异军突起,将华泥村纳入六祖鲁卧城创建的范畴,通过土陶生产,可展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韵,丰富旅游的内容。 (未完待续) 通讯员:卞伯泽 编辑:罗丽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98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