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取得积极成效 国家高中教育论 到年,该国高中总入学率达到89.5%,比年增加1.2%。 到年12月,全国已建成所高中(包括新建、重建和扩建),所已建成。 目前,全国31个省制定并颁布了普通高中生平均公费分配标准,21个省、5个单列城市的平均公费分配标准达到每人每年元以上。 年,中国普通高中班级的比例为19.39%,比年下降了10.97%。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不仅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云南省第三大人口县。近年来,随着适龄人口的增加,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的必要性日益突出。面对这一问题,会泽县将大力发展教育,及时赢得云南省解决高中学位差距学校建设项目的支持,规划投资9.1亿元,新建三所高中,他们将在本秋季学期提供学位,为会泽县高中教育资源供应。 国家级贫困县高中扩能之路,也是我国高中教育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普及高中教育的重大决定,教育部等4个部门于年发布了普及高中教育纲要(-),并建议到年,高中教育总入学率达到90%。 经过一系列努力,到年,全国高中总入学率达到89.5%,比年增加1.2%,28个省的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大班数量比年下降10.97%。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资金投入机制不断完善。 中西部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和其他教育基础薄弱的地区,可以说是中学教育普及的最后一公里。为了完成这一挑战,教育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一道,在教育基础薄弱的县加大了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和普通高中改造计划的实施力度。总共23人。年至年投入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到年12月,已建成高中学校所(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其中所已建成,完成面积.73万平方米。 不断完善高中资金投入机制,是近年来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办公厅于年6月发布了关于推进新时期高中教育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年,各地所有学生的公款分配标准应达到每人每年元以上,有实际困难的个别地区可扩大到年。。 目前,全国31个省制定并颁布了普通高中学生平均公费分配标准,21个省、5个市的平均公费分配标准达到每人每年多元以上,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学生公费分配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学校的正常运行。 年,广东省将全省普通高中学生的最低公费标准从元提高到元。在海南,省级高中生的平均公费由省财政按每人每年1元以上的标准支付,市、县高中按每人每年元以上的标准由市、县自行拨付。同时,海南省建立了省、市、县一级担保的资金保障机制,省级财政按照标准对市县公立高中进行补贴。 大班次比年减少了10.97%。 大班大班一直是普通高中教育的痛点,近年来,结合消除普通高中大班数专项计划的实际实施,各地通过建设、改建、扩建学校等措施,加快了消除普通高中大班数的步伐。 江西把普及高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制定了消除普通高中班数的专项计划,并提出到年年底,将完全淘汰66个或更大班级,56级以上大班比例控制在5%以内。 河南省关于加快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有效解决班级规模过大问题的意见,并采取专项行动,消除高中大班级数量,年大班和超大班比例分别比年下降21.92%和17.86%。 根据国家数据,年高中班级的比例为19.39%,比年下降10.97%,超员班下降4.56%,比年下降4.91%,为顺利实施课程改革和全面高考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师的配置如何跟上大班级数量的减少?如何解决高中教师的结构性短缺问题?安徽省控制和消除高中班数专项计划指出,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确保高中教师队伍的设置和考核到年完成,充分适应选课、离校的需要,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就业的改革,并根据学生来源的变化,扩大三权统一的试点改革。建立县中小学教师年度动态调整机制,整合和激活区域和校际教师资源。 年,全国高中全日制教师.92万人,比年增长人,即4.8%;学生与教师的比例从年的13.39%优化到目前的12.99%;全日制教师的合格率为98.62%,比年增长0.47个百分点。 坚持质量普及 普及高中教育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而且体现在质量上。目前,我国高中教育进入了以内涵发展和素质提高为重点的新的发展阶段。 普通高中教育正处于同时推进三大改革的关键时期,即普及重点问题、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卢玉刚说,特别是高考的全面改革,提出了两个基础、一个参考的录取模式,对普通高中生的选课、教学组织、综合素质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务之急是深化改革,重点打击当前的体制障碍,确保各项改革有效衔接和协调。 在此背景下,对新时期高中教育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部署,以促进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市)结合全面推进高考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到年全面实施新课程和使用新教材,有序推进选课、退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教材是教书育人最重要的载体。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年秋学期,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山东、海南的一年级高一率先实施新课程教材,实现了教学与考试的有效衔接。到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将在全国全面展开。 高考、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多元化背景,迫使中学从学生成长的长远角度,不断探索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80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