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水与欣喜同在,付出与回报共存!高考过后,查分那一刻,不知有多少人和多少家庭,是在焦虑和火烧火燎中度过。 这其中,既有学生也有家长,焦急、期盼、兴奋和沮丧接踵而至,分数面前,再现的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这几天,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许多人奔走相告,内心有说不出的自豪和喜悦。 这些人都在为同一件事欣喜若狂。据说,云南全省有66名考生上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会泽县就有23人,其中北大9人,清华14人。 面对这样的数据,一个仅有几十万人口的小县如此沸腾,也在情理之中。 此时,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家长更是喜出望外,包括这些学生家长在内的七大姑、八大姨等亲戚朋友,人人都是喜形于色,兴奋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同样是在云南,在一个三口之家,当经过高考搏击的儿子终于等来分总分成绩时,儿子倒是平静淡定,默默无语,可得知儿子这一成绩的父亲却难以压抑自己兴奋的心情,先是沉默,继而满眼泪水,紧接着竟然号啕大哭起来。 儿子的分数在全省位次名。十年寒窗,儿子终于“修成正果”。 也许,在父亲心里,此时此刻,一切的辛酸和劳累,万千的付出和寄托,在这一刻,全都迸发而出,集中爆发,成为一种宣泄,成了一种纯真情感的展示和流露。 这是一种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和期待的展现,这一刻,儿子用自己的优异成绩给予了父亲最好的回报,此时此刻,天底下,再也没有什么能够与之媲美了。 在这个美好的瞬间,在这个幸福的时刻,让人唯一能够感受到的,是一个父亲如山的父爱。 同样,无论是云南会泽的“欣喜图景”,还是云南这个三口之家父亲的欣喜泪下,都可以“依样画葫芦”,复制翻版到其他诸多地方的家庭。 在四川成都,当就读于四川成都某中学的陈姓考生,以总分分的成绩上榜知名大学录取榜单时,这名考生的父母得知分数后,先是惊喜,继而默不着声,紧接着,考生的父母禁不住双目噙泪,潸然泪下。 在广西,当一名覃姓考生以分的成绩,刷新自己心中的预估分数时,一家老小,祖孙三代6口人,激动得当场欣喜若狂,相互拥抱,欢声雀跃,兴奋不已。 然而,几家欢乐几家愁。年年岁岁,每到高考时节,特别是在考生分数揭榜后,欢乐和愉悦,迷惘和沮丧,悲观和失落,总会在一些家庭和考生身上演绎。 在有的家庭,当得知子女的成绩不太理想,有的甚至考出低分时,埋怨和责怪,沮丧和忧愁,失落和孤寂,总会萦绕在这些家庭和父母及考生身上。 此时此刻,无论是家长和考生,唯一能够表达的只有沉默和无语,沮丧和失落。 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尤其是与自己的子女,就读同一所学校、在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级的考生,满怀喜悦,以高分成绩出现在自己的父母面前时,这些子女考分不理想的家长和考生,更是情绪低落,孤独和失望难以言喻。 公开资料显示,在内蒙古,就在高考成绩放榜的一天凌晨,一位男生跑到网吧等待查询成绩,当看到自己的成绩总分仅仅为多分时,迅速切换屏幕,平静自然地进入游戏界面,继续淡定玩起自己喜欢的游戏。 也许,这名考生早也预料到自己的这一成绩;也许,在看到自己成绩的那一刻,这名考生也有过失落,但更多的可能是一种“事已如此,便随它而去”的“随大流”思想。 因此,这名考生才会显得如此的出奇淡定,可对于这名考生的家长,当得知自己的儿子这多分的高考成绩后,又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和表现,想必许多人都早就预料到了。 不过,作为每年一度的高考来说,尽管是“千军万马齐走独木桥”,有的人“过桥了”,有的人只到了“桥中间”,而有的人却从“桥”上被挤掉下去了。 然而,对“过了桥”的人来说,仍然需要前行和拼搏,对只到了“桥中间”的人来说,还需要认真思索和总结,明确前行的目标。 而对于那些从“桥”上被挤掉下去的人来说,也不要气馁,更不能丧失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只要自己始终记住,路在自己脚下,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够见到彩虹,生活的美好总会在每个人眼前呈现。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8060.html |